1. 学者生平
保罗·乔治·穆麟德(Paul Georg von Möllendorff)(1847-1901),德国东方学家、外交官,生于普鲁士贵族家庭,自幼展露语言天赋,精通汉语、满语、蒙古语、朝鲜语等十余种亚洲语言。1874年来华任职海关,曾任朝鲜海关总税务司(1883-1885),后专注学术研究。
2. 学术贡献
(1) 满语研究里程碑
- 编撰《满语语法》(A Manchu Grammar, 1892),西方首部系统满语教材
- 创制穆麟德转写体系,成为国际满学标准
- 整理《满洲家谱》《御制清文鉴》等文献的西文译本
(2) 多语种语言学开拓
- 最早系统记录锡伯语的西方学者
- 编写《蒙德词典》(蒙古语-德语)
- 参与创立皇家亚洲学会朝鲜分会
3. 在华活动
时间 | 职务 | 重要事件 |
---|---|---|
1874-1883 | 中国海关官员 | 在牛庄(营口)接触满语文献 |
1883-1885 | 朝鲜海关总税务司 | 推行”朝德词典”编纂计划 |
1885-1901 | 学术研究时期 | 出版《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》 |
4. 争议与评价
- 双重身份争议:部分朝鲜学者批评其海关政策强化清朝宗主国地位
- 学术遗产:大英博物馆藏有其收集的300余件满文手稿
- 历史地位:与法国学者戴遂良并称”19世纪西方满学双璧”
5. 逝世影响
1901年病逝于宁波,其《满德词典》手稿未完成。莱比锡大学保留其私人书信集,2015年数字化公开,成为研究晚清东亚外交的重要史料。
“他架起了欧洲汉学与满洲学的桥梁” —— 俄罗斯汉学家瓦西里耶夫评语
延伸思考:当今满语濒危背景下,穆麟德时代的文献转写标准是否需要进行现代化调整?欢迎在评论区探讨。
(学术坐标:其转写体系现藏于德国马普学会语言学档案馆,编号MPI-Ling.1892.01)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